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第2期文章
  • 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修订方案的有效评价

    目的评价经修改的生殖器溃疡病征处理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两家性病门诊就诊、具有生殖器溃疡表现的首诊患者,按病征处理原则进行处理.以复合PCR、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梅毒血清学试验作病原学诊断.结果在227例患者中,78(34.4%)患有梅毒,43例(18.9%)患有生殖器疱疹,28例(12.3%)同时患梅毒和生殖器疱疹,78例(34.4%)未检出病原体.未发现软下疳.病征诊断对于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的敏感......

    作者:王千秋;谭美丽;翦大明;杨凭;钟铭英;王广聚 刊期: 2003- 02

  •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在酵母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M27-A方案),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28株酵母菌(隐球菌和念珠菌)进行了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有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而且未......

    作者:陈宏;温海;徐红;廖万清 刊期: 2003- 02

  • 首例报告聚多曲霉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曲霉病

    首次报告1例聚多曲霉(萨氏曲霉)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曲霉病,患者因右上肺癌切除术后10个月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被粘液完全阻塞.活检、直接镜检及病理切片查见大量菌丝及芽孢,反复鉴定为聚多曲霉.经用支气管架植入,清除粘液栓,应用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后用伊曲康唑静滴及口服治愈.......

    作者:廖万清;温海;陈裕充;李强;姚志荣;吴建华;徐红;徐德强 刊期: 2003- 02

  • 用曲泰斯贴剂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目的观察曲泰斯斑贴试剂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00例皮肤病门诊患者用曲泰斯贴剂进行斑贴试验研究.其中确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21例,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9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例.结果确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组获与临床符合的阳性结果19例;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组阳性4例,均与临床无关.斑贴试验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78.9%,准确性85.0%.除轻度瘙痒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曲泰斯贴......

    作者:李林峰 刊期: 2003- 02

  •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技术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4种,即病原体、血清学、PCR及脑脊液检测.其中主要的方法为血清学试验,又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测.这些方法对于各期梅毒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芳;成海 刊期: 2003- 02

  •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因此,研制选择性强、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成为近年临床医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子囊霉素衍生物(环孢素A、他克莫司、匹美克莫司、西罗莫司等)、爱若华、霉酚酸酯、生物性免疫抑制剂和中草药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皮肤科适应症、疗效和副作用等作了综述.......

    作者:赵天恩 刊期: 200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