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IL-12对SLE患者PBMC分泌IL-10、IFN-γ的影响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2(IL-12)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入IL-12,观察IL-12对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分泌IL-10,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IL-12可使SLE患者PBMC分泌IL-10水平降低而使IFN-γ水平升高.结论在体外,加入适当的IL-12可部分纠正与SLE......
作者:张红娟;王宗发;彭学标;杨健;杨文林 刊期: 2004- 09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遗传异质性
目的探讨兜甲蛋白基因(LOR)在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一个中国人PSEK家系的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用直接测序法对其LOR序列进行测定,并利用10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包含LOR的1q21区域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以证实测序结果.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本家系患者LOR的编码区和剪接区无致病性突变,连锁分析也排除了包含LOR的1q21区域与本病存在连锁的可能性.结论排除了LO......
作者:崔勇;杨森;何平平;周文明;李明;高敏;陈建军;徐世杰;黄薇;张学军 刊期: 2004- 09
-
转化生长因子-α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与脂溢性角化病(SK)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份SK皮损组织和10份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α的原位表达水平.结果SK皮损组织中有TGF-α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K皮损组织中TGF-α异常高表达,提示TGF-α可能参与了SK的增殖过程.......
作者:盛晚香;肖汉龙;宋韬 刊期: 2004- 09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EM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5例EMC患者血清HCV感染情况.结果ELISA法检测HCV抗体阳性率为75.56%,PCR法检测HCV-RNA阳性率为77.78%.结论EMC的发生可能与HCV感染有关.......
作者:党双锁;马慧群;彭振辉;赵世平;汤亚娥;袁利超 刊期: 2004- 09
-
单味中药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14味中药分别用70%乙醇提取,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包被纤维连接蛋白的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丹参、菟丝子和红花的乙醇提取物可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刺蒺藜和黄芪可促进黑素细胞迁移,而补骨脂、女贞子和白芷可同时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结论丹参、菟丝子、红花、刺蒺藜、黄芪、补骨脂、女......
作者:马慧群;张宪旗;牟宽厚;冯捷;牛新武;刘超;党倩丽 刊期: 2004- 09
-
裴氏着色真菌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着色真菌病动物模型并探讨裴氏着色真菌的致病性.方法对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腹腔接种裴氏着色真菌,第15,30,60天时处死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及真菌检查.结果两组小鼠腹腔内脏及系膜有多发性黑色结节,病理检查可见坏死、脓肿、肉芽肿、棕色菌丝及硬壳细胞;真菌检查见裴氏着色真菌,两组小鼠均100%发生感染;15天时免疫正常组较免疫抑制组损害程度重.结论裴氏着色真菌小鼠腹腔接种成功建立着色真菌病模型......
作者:柴宝;刘军;吕桂霞;沈永年;陈伟;刘维达 刊期: 2004- 09
-
环氧合酶-2在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2例皮肤肿瘤组织(21例Bowen病、26例基底细胞癌、35例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皮肤肿瘤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83%,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10.00%(χ2=15.78,P<0.01);COX-2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与核周;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
作者:曾维惠;谭升顺;雷小兵;张江安;苏宝山 刊期: 2004- 09
-
糠秕马拉色菌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不同来源糠秕马拉色菌菌株的蛋白酶活性并研究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33株临床分离株和28株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并选择蛋白酶活性不同的3株菌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毒力实验,以小鼠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t=5.296,P......
作者:曾蔚;贾文祥;冉玉平;邝玉;熊琳;张再蓉;马巨辉 刊期: 2004- 09
-
c-kit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kit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它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9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20例良性痣中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3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4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5例良性痣表达c-ki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3%、44.4%、25.0%,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者(P均......
作者:杨井;涂亚庭;黄长征 刊期: 2004- 09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SPRRs基因的研究
目的探讨SPRRs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从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s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结果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的SPRR2A,SPRR2B及SPRR2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均相同;SPRR2EcDNA在+156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但不改变蛋白质编码,其分布在银屑病......
作者:王妍敏;郑捷 刊期: 2004- 09
动态资讯
- 1 Sweet综合征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 2 肾上腺皮质癌皮肤转移1例国内首报
- 3 荆芥连翘汤内服对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初探
-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皮肤萎缩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 5 尖锐湿疣并包皮过长298例治疗分析
- 6 硬红斑合并淋巴结结核1例
- 7 梅毒血清试验呈前带现象的妊娠期潜伏梅毒1例
- 8 小汗腺汗孔瘤1例
- 9 寻常性痤疮患者皮肤由紫外诱导的红色荧光与痤疮炎症程度的相关性
- 10 维生素K1致药疹1例
- 11 性病门诊尿道/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检测结果分析
- 12 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观察
- 13 疣状神经性皮炎1例
- 14 清解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扁平苔藓/桥本氏甲状腺炎重叠综合征1例
- 16 驻疆某部试验场区人员皮肤癣菌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 17 紫外线照射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 18 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 19 喜树碱抑制HaCa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20 皮肤镜动态监测白癜风63例治疗后色素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