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第10期文章
  • 儿童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EB病毒与儿童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对36例儿童皮肤NHL的标本进行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寡核苷酸(Epstein-BarrviralencodedRNA,EBER)检测.结果36例中EBER阳性7例(19.4%),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s-likeT-cell......

    作者:张立新;何乐健;赵佩云 刊期: 2005- 10

  • 角蛋白17的置换肽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目的克隆角蛋白17的置换肽(APL),表达并纯化置换肽.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置换肽DNA片段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分析鉴定表达蛋白,并纯化蛋白.结果①连接到载体的DNA序列,序列测定证实与已知序列一致;②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③表达了pGEX-4T-S12E融合蛋白;④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结论人角蛋白17的置换肽的克隆成功及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为......

    作者:史晓蔚;沈柱;刘玉峰 刊期: 2005- 10

  • 人乳头瘤病毒和磷酸酪氨酸,SHP-2在尖锐湿疣组织重构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HPV6/11,16/18,31/33型和酪氨酸磷酸酶-2(SHP-2)在尖锐湿疣(CA)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CA组织中HPV6/11,16/18,31/33型和磷酸酪氨酸、SHP-2的水平及分布,并以正常人皮肤(包皮)10例、宫颈鳞癌13例作为对照.结果CA和宫颈鳞癌组HPV6/11,16/18,31/33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0.5%,38.9......

    作者:董玉娥;沈建根;孟群;潘卫利;朱永良 刊期: 2005- 10

  • 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理法和实验药效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白癜风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离体实验为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影响;动物实验选用棕色豚鼠为模型,观察中药致色素作用.结果Ⅰ方、Ⅱ方、Ⅲ方、Ⅵ方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P<0.05);6种中药复方均使豚鼠表皮基底层中含黑素颗粒细胞增多(P<0.05);Ⅱ方、Ⅲ方、Ⅵ方中药使豚鼠表皮内Dopa阳性细胞增多(P<0.05).结论对酪氨......

    作者:刘之力;李雅莉;刘俐;史月君;涂彩霞 刊期: 2005- 10

  • 凋亡相关基因C-myc,bcl-2,p53在小儿血管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myc,bcl-2,p53与血管瘤增生、消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增生期血管瘤、35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C-myc,bcl-2和p53蛋白.结果C-myc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为80.65%,而在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均呈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阳性率为83.87%,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45.71%(P<0.01......

    作者:王康敏;黄莺;靳耀锋;康安静;孙润芹;杨军;张镁 刊期: 2005- 10

  • 甲氨蝶呤对银屑病患者皮损T细胞内IFN-γmRNA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对银屑病皮损内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探讨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机理.方法随机选择12例正常对照者和1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行皮肤活检.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2例正常对照和13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皮损细胞内IFN-γ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银屑病皮损细胞内IFN-γ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银屑病患者......

    作者:张锡宝;李常兴;何玉清;罗权;黄振明;吴志华;胡斌;刘玉梅 刊期: 2005- 10

  • 尖锐湿疣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了解Bcl-2和Bax蛋白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8例CA组织和14例正常上皮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结果Bcl-2蛋白在28例CA组织中阳性率为46.43%,在14例正常上皮阳性率为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CA组织中Bax蛋白阳性率75.00%,而14例正常上皮中阳性率57.1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尹光文;赵卫华;于建斌;张云汉;高冬玲;傅世珍 刊期: 2005- 10

  • NS398对小鼠皮肤中TIMP-1,P53和PCNA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是否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延缓作用.方法采用8-甲氧补骨脂素及长波紫外线(8-MOP/UVA)共同作用于小白鼠,进行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将NS398注射到实验动物真皮层干预皮肤光老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Weigert法)分别对与皮肤衰老有关的TIMP-1,P53和PCNA表达、皮肤组织结......

    作者:张璃;梁虹;徐世正;姚莹 刊期: 2005- 10

  • 氟康唑联合乙醇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乙醇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乙醇对白念珠茵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乙醇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氟康唑单独使用时,对10株白念珠茵的MIC值为4~64μg/ml;与乙醇(体积分数3.75%)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0.500μg/ml.结论乙醇可显著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作者:李丰霞;张宏;巢和安;谢明 刊期: 2005- 10

  •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93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三组,实验Ⅰ,Ⅱ组祛除疣体后静滴更昔洛韦注射液.实验Ⅰ组0.25g,1次/d,共5天;实验Ⅱ组0.25g,1次/d,共10天.对照组祛除疣体后静滴阿昔洛韦0.25g,8h1次,0.75g/d,共5天;观察3个月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复发率为46.67%,实验Ⅰ组为26.67%,实验Ⅱ组为19.3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复发率比较差......

    作者:许成蓉;李文刚;李延 刊期: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