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及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关系.方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水平;用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价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银屑病组PBMC的端粒酶活性(0.9±0.18)较正常组(0.49±0.11)显著升高......

    作者:刘晓明;林景荣;段彦龙;杨国玲;安利佳 刊期: 2006- 06

  • 骨桥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7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20例色素痣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素瘤、转移性恶性黑素瘤、色素痣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82.4%,15.0%,前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的侵袭行......

    作者:杨井;黄长征;涂亚庭 刊期: 2006- 06

  • 玫瑰挥发油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及两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玫瑰挥发油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同时比较NCCLS-M27-A常量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先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玫瑰挥发油抗念珠菌的活性进行初筛,再应用常量法和微量法检测其对61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C)与小杀菌浓度(MFC),并以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作为质控药物;同时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5株念珠菌进行玫瑰挥发油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抑菌实验.结果玫瑰挥发油对临床分离念珠菌均......

    作者:李晓晴;骆志成;李文竹 刊期: 2006- 06

  • 雷公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一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SLE患者雷公藤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同时对活动期SLE患者PBMC用雷公藤处理,比较其NF-κB活性变化.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作者:彭学标;王娜;曾抗 刊期: 2006- 06

  • 血竭素高氯酸盐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开发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特异性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血竭素高氯酸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MTT法显示血竭素高氯酸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肖佐环;汤少明;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6- 06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5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地氯雷他啶2.5~5mg,1次/d,芦丁片20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7d为1个疗程.均连用2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6.00%;2个疗程后分别为87.50%和64.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李虹;马晨亮 刊期: 2006- 06

  • 咪唑斯汀联合香菇菌多糖治疗人工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香菇菌多糖治疗人工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咪唑斯汀片10mg,1次/d,同时口服香菇菌多糖片10mg,2次/d;对照组22例给予咪唑斯汀片10mg,1次/d.3周为1疗程,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4.62%、有效率84.62%,对照组痊愈率9.09%、有效率54.55%,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作者:曾同祥;丁卓玲;赵复炎 刊期: 2006- 06

  • 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不同给药方式配合局部电灼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CA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单纯局部电灼治疗;Ⅱ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BCG-PSN;Ⅲ组局部电灼治疗和肌注双倍剂量BCG-PSN;Ⅳ组局部电灼治疗和局部注射BCG-PSN.比较四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四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0.00%(18/30),30.00%(9/30),22.22%(6/27)......

    作者:左成忻;万波;陈静;鲁建云;向亚萍;黄进华 刊期: 2006- 06

  • 皮肤病外用药物增加规格品种研发与评价的临床思考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探讨皮肤外用药物规格品种研发与评价应考虑的问题.方法通过文献相关回顾法.结果皮肤外用药物增加规格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药物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范围与原规格同品种的一致性、药物自身特性、药物剂型、药物浓度、基质成分的选择和各成分的浓度、药物应用面积、应用部位等.结论只有结合上述多种因素进行考虑才能综合评价新增规格的合理性.......

    作者:谢松梅 刊期: 2006- 06

  • 多发性巨大尖锐湿疣1例

    患者男,44岁,已婚.外生殖器、左臀部赘生物6年.病理组织检查示表皮鳞状上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可见中等量凹空细胞.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巨大尖锐湿疣.......

    作者:曹吉祥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