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PCR-RLB技术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 Opa和16S rRNA基因的研究
目的建立和评价一个新的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检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NG)的方法.方法选择NGOpa基因和16SrRNA基因分别设计两对PCR引物,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构建二重PCR扩增NGDNA,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117例经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两对引物均可扩增3株NC标准......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涂植光 刊期: 2007- 05
-
Stat3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织、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表皮中Stat3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表皮细胞中Stat3低水平表达于胞浆中;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表皮中Stat3表达于多数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非皮损处表皮中Stat3表达于部分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中.皮损处Stat3评分与PASI呈正相关.结论Stat3在进行期寻......
作者:徐浩翔;彭振辉;罗素菊;王香兰 刊期: 2007- 05
-
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体外抗白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7.5114μg/mL显著降低到2.4162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
作者:郭秀军;陆野燕;贾丽萍;雷鹏程 刊期: 2007- 05
-
A型着色性干皮病1例XPAC基因的复合无义突变
目的检测1例A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及其父母的XPAC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及其父母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XPAC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50个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XPAC基因分别于第631及第682位发生C→T突变,使第211位及第228位氨基酸均由精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R211X,R228X)突变,两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50例健康对照者......
作者:蔡东华;林志淼;张黎黎;李若瑜;杨勇 刊期: 2007- 05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水平的检测分析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px3mRNA转录水平,并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特点,为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与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关系打下一定基础.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的方法,检测2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的转录水平,并对其中15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比......
作者:关宁;沈柱;刘玉峰 刊期: 2007- 05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研究与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伴发肿瘤的危险因素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DM/PM伴发恶性肿瘤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年龄偏大者多见,好发于DM后1~2年,PM后1~5年.DM伴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中度日光性皮炎和/或皮肤瘙痒、中度咽喉部肌群受累(如吞咽困难、声嘶等)、重度颈部肌群受累(如抬头困难)、消瘦等;而PM则......
作者:刘彤;许峰 刊期: 2007- 05
-
传代对红色毛癣菌表型和核糖体基因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传代前后红色毛癣菌表型和核糖体基因的分析,探讨传代对表型变异和核糖体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方法鉴定原代及传代后的5株红色毛癣菌临床菌株及1株标准菌株;对原代及20代的菌株核糖体保守区(5.8S和ITS2)和非转录间隔区(NTS)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比较原代与传代后表型及核糖体基因有无变化.结果红色毛癣菌菌株在传代过程中发生多次表型变异,且变异可逆转.同一菌株的原代与20代PCR扩......
作者:杨国玲;杜迎春;张明莉;李文利;安利佳 刊期: 2007- 05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予以盐酸西替利嗪、钙剂、维生素C、西咪替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20~60mL静滴,1次/d,2周后改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痊愈病例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疗程短,疗效较好.......
作者:施惠娟;王家庆;张小鸣 刊期: 2007- 05
-
甲氧沙林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氧沙林(8-MOP)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澳能)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口服8-MOP片0.5mg/kg,成人25mg/次,每周2次,饭后和牛奶一起服用,皮损处外用1%8-MOP溶液1次/d,服药后2h和搽药后半小时日光照射患处15min,并联合澳能早晚各1次治疗;对照组A22例采用8-MOP片口服和外用治疗,日光照射同治疗组;对照组B22例采用8-MOP口服,服药后......
作者:王冬梅;窦海忠 刊期: 2007- 05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静点联合窄谱中波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和对照组(39例,仅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19%,对照组有效率3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4.79,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中谱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阿依古力·玉素甫;杨克健;张惜荣;惠艳 刊期: 2007- 05
动态资讯
- 1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伴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1例
- 2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1家系调查
- 3 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儿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关系的探讨
- 4 淋病奈瑟菌感染模型中aniA及nor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5 精神应激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 6 嗜血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 7 无合并症淋病双重治疗疗效观察
- 8 青蒿琥酯外用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 9 江苏省无锡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0 术前注射和术中瘢痕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耳部瘢痕疙瘩20例临床观察
- 11 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并发麻风1例并文献复习
- 12 肢端纤维角皮瘤1例
- 13 远程皮肤病学的现状和展望
- 14 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 15 Sweet病伴溃疡性结肠炎1例
- 16 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 17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 18 皮炎湿疹599例致病因素分析
- 19 50岁及以上梅毒患者176例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规范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