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儿童猩红热87例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12月笔者诊断为猩红热的患儿87例,对其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7例患儿中,发热42例(48.3%),咽痛73例(83.9%),咽峡炎77例(88.5%),典型皮疹51例(58.6%),不典型皮疹36例(41.4%);发现面部针尖大丘疹84例(96.6%),躯干针头大丘疹伴砂纸感75例(86.2%),手足针头大......
作者:冯进云;罗珍;王昊;彭振辉 刊期: 2012- 08
-
HDAC6siRNA对SCL-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deacetylase6,HDAC6)si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SCL-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CL-1细胞分为三组:A为未处理组;B为siRNA对照组;C为HDAC6siRNA转染组.利用脂质体2000分别分导HDAC6siRNA和对照siRNA至SCL-1细胞中,利用Westernblot研究HDAC6siRNA对SCL-......
作者:马慧群;夏永华;刘冬;李敏;付丹丹;张彩凤;李占国;田中伟 刊期: 2012- 08
-
寻常疣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寻常疣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疣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寻常疣患者血清中IL-17及IL-23水平[分别为(206.77±48.96)pg/mL,(248.53±51.45)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5.49±51.84)pg/mL,(109......
作者:曾义斌;方芳;翁孟武 刊期: 2012- 08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IL-17A的表达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Th17细胞特异性因子IL-17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以及18例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皮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IL-17A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IL-17A的蛋白表达及IL-17A阳性细胞数百分比.结果银屑病组PBMC与皮损中IL-17A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
作者:唐娟;张晓艳;宋佩华;尤立平;向青;潘琳;李红艳;徐波 刊期: 2012- 08
-
薄膜封包对慢性皮炎小鼠模型表皮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薄膜封包对慢性皮炎小鼠模型表皮增生的影响.方法以0.01%佛波酯(TPA)涂搽小鼠皮肤,造慢性皮炎表皮增生模型,应用非通透性膜封包,采用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表皮增生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TPA保鲜膜组和TPA基质组,表皮厚度(μm)分别为89.94±14.34,84.28±20.64,t=2.51;PCNA阳性标记率(%)分别为20.12±1.04,19.85±1......
作者:朱英华;姜妙娜;冯晓海;贾玉杰 刊期: 2012- 08
-
Calcineurin,NFAT2,COX-2和VEGF-A在体外培养正常黑素细胞和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Calcineurin/NFAT信号途径中Calcineurin,NFAT2,COX-2和VEGF-A分子在正常人黑素细胞和不同黑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与黑素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人原代黑素细胞(MC)及来源于原位(WM793B)、侵袭性(LIBR)及转移性(SK-MEL-5)的黑素瘤细胞系,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四种细胞中Calcineurin,......
作者:徐玉荣;廖文俊;蔡越;简强;任婧;刘启方 刊期: 2012- 08
-
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0.5%2,4二硝基氯苯(DNCB)制备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对照组(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冷霜).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三组在小鼠背部均匀涂抹实验药物,2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干预后皮肤组织病理及组织IL-4水平.结果复方氟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皮损处角质层......
作者:冯浩;张腾;贾晓敏;唐桦;廖阳英;李蓝;徐晓芃;冯丹丹 刊期: 2012- 08
-
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疗效分析及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4%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对皮脂、肤色和皮肤屏障功能等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4%的ALA-PDT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8周.分别计数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皮损判定疗效.采用无创测试仪器测量皮肤生理指标.结果3次治疗后,患者面部炎症性皮损和非炎症性皮损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患者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相......
作者:刘慧贤;牛悦青;仲少敏;许玥;孙楠;吴艳 刊期: 2012- 08
-
PTEN,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法检测PTEN,Ki-67和CyclinD1在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5),与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0.05);②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0.......
作者:沈金翠;李灵 刊期: 2012- 08
-
消风止痒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风止痒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消风止瘁颗粒12g,3次/d,联合依巴斯汀片10mg,1次/d,对照组仅用依巴斯汀片,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第28天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73%和80.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后复发率分别为27.27%和45.24%,治疗组低于对......
作者:李占国;夏永华;付丹丹;郭金梅;李素娟;李敏;刘冬;田中伟 刊期: 2012- 08
动态资讯
- 1 尖锐湿疣组织VEGFR-1和VEGFR-2的水平检测
- 2 天津地区重症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1例
- 3 胶体金诊断试条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评价
- 4 盐酸普萘洛尔溶液湿敷治疗婴幼儿皮肤浅表血管瘤30例临床观察
- 5 联苯苄唑(必伏)凝胶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 6 胆石症82例皮肤瘙痒的分析
- 7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 8 草分枝杆菌注射液联合中药浸泡法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 9 玫瑰糠疹继发红皮病1例
- 10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白癜冲剂治疗面部白癜风临床观察
- 11 脊髓灰质炎混合多价糖丸活疫苗治疗扁平疣120例疗效观察
- 12 隐翅虫皮炎118例报告
- 13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在鳞状细胞癌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14 派瑞松霜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 15 UVB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16 泛发性单侧线状疣状痣1例
- 17 包头地区尖锐湿疣的发病人群及HPV的型别分析
- 18 泛发性毛囊角化病1例
- 19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 20 三种慢性变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