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89年。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主要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注重中青皮肤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刊方针。14年来在上级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编委作者,读者及编辑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将本刊列为晋升职称发表论文必须的期刊之一。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0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97/R
邮发代号: 5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9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089
- 国内刊号:61-119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别嘌呤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易致药疹,临床表现有异于其他药物所致的药疹.现将我科1990年~1998年收治的19例别嘌呤醇药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28~40岁5例,占26.3%;41岁以上14例,占73.7%.19例均因痛风服该药,其中1例伴有慢性肾衰.潜伏期2天~5月,平均34天.19例患者中麻疹型7例,猩红热型2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5例,大......
作者:徐利;张谊之;周光平 刊期: 2000- 06
-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40例临床分析
一般资料40例除部分未做病理活检外,均符合Stem[1]提出的诊断标准.男17例,女23例,其中<20岁13例,21~50岁19例,>50岁8例.潜伏期12h~9天,平均3.8天.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发生于头面、躯干、四肢,有弥漫性红肿、水疱、大疱、坏死、糜烂渗出,可见大片表皮剥脱,有触痛,尼氏征阳性.皮损占体表50%以上30例(75%),大片表皮剥脱为Ⅱ度烫伤样28例(70%).......
作者:卢植生 刊期: 2000- 06
-
皮带扣致脐周接触性皮炎46例
1995年~1999年我们在门诊病人中发现皮带扣接触部位皮炎46例,现将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15~51岁,病程7天~11年,平均2.7年.表现为脐周淡红色及暗红色斑片,伴有丘疹、糜烂渗出及鳞屑,部分病例伴有色素沉着,境界清楚(见图1).......
作者:王予平;张守民;李彦;张书岭;朱钵 刊期: 2000- 06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ACA在SLE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0例SLE患者血清中ACA进行检测,并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1.正常人IgG、IgM、IgA型ACA的结合指数(BI)值分别为1.48±0.43、1.46±0.43和1.00±0.33.2.SLE组BI值:IgG-ACA、IgM-ACA、IgA-ACA分别为3.04±1.25、3.07±1.61......
作者:梁虹;徐世正;周心房;熊腊元 刊期: 2000- 06
-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血清及甲中药物水平的研究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血清及甲中药物水平的变化,为该疗法提供药物动力学依据.方法15例趾甲真菌病患者经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于服药前、服药后每月取患者血清(共3月)并收集远端甲标本,将指甲和趾甲分开;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伊曲康唑的含量.结果1.每次冲击后4周,血清中均未测得伊曲康唑;2.甲组织中伊曲康唑水平较高,在2或3月时达到高峰;3.停药后,伊曲康唑仍能以较高......
作者:刘伟;李若瑜;陈琼;王爱平;王端礼;马圣清 刊期: 2000- 06
-
氧化苦参碱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亚二倍体细胞含量、DNA片段化分析和AnnexV(膜联蛋白V)凋亡检测法,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OMT使角质形成细胞的亚二倍体细胞、DNA片段化率及磷脂酰丝氨酸(PS)膜外化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1),首次发现一定浓度的OMT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结论OMT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苦参治疗银屑病的主要......
作者:张峻岭;陈学荣;殷金珠 刊期: 2000- 06
-
细胞培养与尿液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
目的为了建立以尿液为标本的检测沙眼衣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微孔板杂交法.方法以10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尿液和尿道(男性)或宫颈(女性)标本,分别作沙眼衣原体PCR-微孔板杂交法和细胞培养.两者结果不一致时用第二种不同引物作PCR.结果与“扩大金标准”比较,尿液PCR-微孔板杂交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0.0%、97.3%、90.9%和93.6%;细胞培养的敏感性、......
作者:王千秋;钟铭英;张津平 刊期: 2000- 06
-
用免疫组化法对发疹型药疹皮损中ICAM-1和HLA-DR及LFA-1的检测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DR(HLA-DR)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发疹型药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和8例对照皮肤中ICAM-1和HIA-DR及LFA-1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CAM-1和HLA-DR,其阳性率明显高于8例正常对照,在真皮的血管内皮细胞也有ICAM-1的......
作者:段昕所;陆洁;胡晓梅;白亚来;张春雷;李世荫 刊期: 2000- 06
-
芳维甲酸乙酯对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芳维甲酸乙酯肿瘤预防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同时予芳维甲酸乙酯口服.结果第140天时,服药各剂量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诱发率、每鼠平均瘤数目、平均潜伏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表皮的细胞凋亡相关.结论芳维甲酸乙酯对肿瘤有预防作用,机理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刘仲荣;张国威;王儒鹏;何云志;黄海 刊期: 2000- 06
-
42例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分类的研究
目的了解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PCML)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主要依据Willemze等1994年提出的PCML分类标准对42例PCML进行分类研究.结果①在PCML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多见(69.0%),其中蕈样肉芽肿(MF)占7.2%.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较少见(31.0%).②PCML中男女之比为2:1,中位发病年龄37岁,CYCL的中位发病年龄小于CNCL(P<......
作者:曾跃斌;王琳;周光平;李甘地 刊期: 2000- 06
动态资讯
- 1 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Meta分析
- 2 多发性离心性边缘型角化棘皮瘤1例
- 3 增生性炎症性汗孔角化症1例
- 4 双侧对称性带状疱疹1例
- 5 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术前测定日光性角化病边界的效果分析
- 6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合并Graves病1例
- 7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及文献回顾
- 8 西安市高中生日光紫外线暴露和防护的知识和行为评价
- 9 新书《皮肤性病学》读后
- 10 Well's综合征1例
- 11 头孢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
- 12 改良复方KOH在真菌镜检中应用效果分析
- 13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 14 CysLTR1蛋白羧基端核定位序列及其刺激剂和拮抗剂对CysLTR1核转位的影响
- 15 面部扁平湿疣1例
- 16 SAg作用的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c-myc 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
- 17 蚊咬超敏与儿童皮肤T/NK细胞淋巴瘤
- 18 妊娠期尖锐湿疣33例临床分析
- 19 舌轮廓乳头误诊为尖锐湿疣1例
- 20 一清胶囊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